欢迎光临今日亚洲!
移动端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潮 > 名家点评 > 万佳葆 > 正文

万佳葆:中美关系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

2024-02-19 12:39:33 阅读:75293 来源:今日亚洲


如果特朗普真的重返白宫,他将会把“对华政策”即中美关系作为整个对外政策的首要课题。——这是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对此次美国大选后对华外交政策的基本判断

众所周知,多年来,美国总统选举都把中美关系作为一张最重要的政治牌来打。特别是为了迎合部分选民的政治观点,一些总统候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不顾中国感受对中国极尽抹黑泼脏之能事。对此世人皆见怪不怪,哪怕候选人的一些言辞让人疑惑不解,特别是让中国浑身不爽,乃至短期内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因为最终当选者在执政过程中会不断修正行为,甚至与当初的某些措辞貌合神离,而中美关系也必然会回到正常轨道。

中美关系在美国大选中地位如此重要,选民们对政客有关中美关系的表态如此在意,充分证明了中美关系对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前途、对世界政治经济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把避免大国冲突当做一生重要使命的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先生就曾经说过:“人类命运取决于中美能否和平相处”。

基辛格先生还说过:受美国国内政治观点的影响,美国政府现在对于中国的看法存在许多偏差,美国政府在处理地缘政治问题时需要“尼克松式的灵活性”。基辛格先生是站在美国的长远利益上讲这番话的。他的意思是:一方面不能停止对中国的遏制,防止中国取代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必须充分理解中国对美国和世界发展的重要性,有必要寻求与中国共存,而不是寻求中国对美国的绝对服从。

实际上,中美关系是否重要并不是取决于美国政客和美国人民的态度,而是由中国自身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所决定。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且政治稳定、发展向好的大国,其拥有相应的世界地位是必然的。此时美国要做的显然不是一味心里不平衡和情绪化的打压,而是冷静接受、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中美交好必将利好全球经济。政治环境是经济环境的基础。两个经济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首先带来的投资预期的改善,是市场稳定的信号,是贸易争端风险的降低。其次,外交的背后是合作。中美关系既是政治关系,也是经济关系。两个国家的外交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更多合作、贸易的更大发展、资本的更快流动。再次,中美对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分别有巨大影响力,中美关系改善,对稳定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机构信心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中美交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明显的。从过去的案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美两国很明显,今天的中国和美国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谁也改变不了谁。相反,两个国家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会必然存在下去。同在一片天空下的这两个超级大国,绝对的对抗行不通,亲密拥抱似乎也不可能,彼此无视也做不到,那到底应该是怎么样一种关系呢?作者以为,中美相处的前提是承认双方差异的存在,中国就是中国,美国就是美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宗教以及民意等等方面的差异,甚至有现代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这也是彼此尊重和合作的基础;其次, 要从负责任的大国角度,认清彼此在国际事务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责任和义务往往需要双方协力才能高质量完成,如碳排放、打击恐怖主义、保护私有财产、反腐败以及推动教育科技发展等方面;再次,承认彼此的利益关切,尊重彼此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包括中国的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民粹主义的爆发点,对两国政治和外交会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带偏两国的外交思路,不应该去触碰这些底线。在这些基础上,增进互信,把握方向。中美关系最大的问题不是冷热问题,而是方向是否正确。确定这个方向的,于内,是两国最大民意,两国最终利益;于外,是全球发展,全球稳定。中美的冲突必然存在,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把握好冲突的边界和底线。这个边界和底线,依然是国内和国际两大利益。“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还看到“大象打架,小草遭殃”。每当中美经济发生摩擦,对全球的供需结构、投资心理、金融稳定都带来巨大震荡。大量的企业因为供应链断裂倒闭,失业率攀升,投资者人心惶惶,金融机构效率下降,贸易受阻,资本凝滞,全球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同时,一些出于眼前利益选边站队的经济体,可能因“狐假虎威”,要么得到一些暂时的利益,要么得到短期的“友好承诺”,但从长远来说,一旦另一个大国运用经济工具发起制裁,往往受损失更多,最后还是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这还只是经济领域的后果。更严重的是,中美贸易摩擦一旦进一步恶化升级发生战争风险,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带来的将是世界性的灾难,全球不仅无发展可言,倒退几十年也是完全可能。这同时也说明,少数经济体热衷选边站队,为大国争斗推波助澜并希望从中获利的行为极其短视、极不明智。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以全球视野、发展眼光来认识中美关系。中美两国更要以大国担当和大国智慧,理性把握国内政治观点,合理管控民族情绪,谨慎处理外交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万佳葆,新加坡《今日亚洲》杂志社社长)


(作者:万佳葆  责任编辑:今日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