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亚洲!
移动端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亚洲杂志 > 今日亚洲杂志 > 《今日亚洲》2017年第1期 > 正文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2023-10-24 11:19:44 阅读:238 来源:今日亚洲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执政党终于从计划经济的理想主义中醒来,开始学习市场经济,并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改革开放的实质是在经济上告别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同时借鉴西方模式,事实上承认现有制度的落后性并引入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广袤的国土、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中国天然具备成为强大经济体的诸多禀赋。改革开放开启了内部制度改革,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将各种资源重新配置组合,极大释放了中国经济的禀赋和潜力。没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没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可以说中国经济近四十年的增长动能几乎全来自于内部的制度改革红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红利。

然时至今日,以英国脱欧为标志,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一路高歌猛进中开始止步不前,以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为标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迄今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短期内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能恢复以往的勃勃生机。正是在世界经济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三四十年高速发展积累不少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由此引发了对中国经济的世界之问:中国经济未来还能持续高速增长?笔者认为,只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大幅度倒退,中国内部尚有两大引擎能保证中国经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持续增长。

引擎之一:制度改革红利

无可否认,中国改革开放三四十年间进行了多层次的体制改革,但中国离全面市场经济尚有差距。唯有承认这个现实,而不是凭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盲目自信甚至颐指气使,中国未来的制度改革才共识与基础。

国企改革让国有企业成了中国经济主导力量,却也迅速形成中国特色的利益集团资源与政策的行政化垄断,让原本处于劣势的民营经济面临发展瓶颈甚至是生存考验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生态在破坏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还导致全社会的改革共识弱化和改革动力削弱。时下,不得不为重聚改革共识而展开全方位的社会博弈

中国经济借WTO全面融入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并获得了经济大发展。然而因价值观差异、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和政治体制未能全面接轨市场经济,导致权力以各式各样的渠道进入了市场,并催生社会腐败的繁衍。时下,整个社会不得不面临道德观重建与价值观重构的紧迫课题。

作为收入分配公平指标的基尼系数持续上升,贫富差异在快速大,更兼体制障碍体制内外的权益不均衡也在持续恶化,由此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而且由社会阶层固化引发的社会矛盾在持续激化

以上种种问题均是中国几十年快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部分深层次矛盾,解决问题即意味着新发展的启动。只是时至今日,利益格局固化,解决问题就意味着必须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制度改革,甚至未来的改革需要触及灵魂”。这就需要中国的执政党以比以往实行改革开放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动未来的变革。这意味着未来的改革比以往更加艰难。

虽说全球化时代资源全球配置,但经济体的制度文明是决胜于这一时代的基础。中国未来若能更进一步实施全面深度变革,那么凭借中国的各种优良禀赋,制度改革红利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有力引擎。

引擎之二:农业

工业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最深度的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第二产业基本固定在世界产业格局的中游地位,上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品牌、标准、知识产权的竞争,下有其他不发达国家的成本低廉、政策优惠的挤压。虽然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现在,中国的第三产业是半开放状态,进入零售、餐饮等相对低端产业门槛较低,但对于金融、通信等核心行业,执政党出于国家安全等方面考虑,加以严格控制,未来大变革的几率不大,也就注定无法承担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重任。

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初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改革对象并激发了春意盎然的全面改革气象。然而,在城市产业改革启动之后,农业却每况愈下,重归为弱势产业可以说作为中国第一产业的农业尚处于小农经济阶段,也是中国最不开放的产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土地和农业人口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体量。正因如此,若中国执政党凭借庞大的土地和人口,再一次将后发优势运用到农业,那么农业未来完全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引擎。

农业既是中国经济的软肋,又是中国经济未来可能的增长引擎。从中国政府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政策来,新一轮三农改革势在必行。当然,由于农业涉及国民如此之众、之深,而且无法避开的土地产权、户籍等又关乎意识形态、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就注定改革农业、激活农业是个更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经济面临全球一体化进程放缓的影响,但只要执政党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进行更全面更深度的制度改革,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的后发优势,那么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的高速增长还是可期。凭借制度改革红利和农业两大引擎,至少应可以为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动能。

(作者系经纬智库副秘书长)

(作者:莫佳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