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亚洲!
移动端网站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观潮
视频
今日亚洲杂志
环游世界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今日亚洲杂志
>
今日亚洲杂志
>
《今日亚洲》2017年第1期
>
正文
中国新生代群体政治参与的“双面绣”——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
2023-10-24 09:25:43
阅读:322
来源:今日亚洲
互联网空间的政治是一种感性化、发泄式的政治,现实“不满者”——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青年网民——是这个政治行为的主体,也是主力。他们整体上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对现实易于不满。他们成分复杂的情绪发泄既包含对体制、对精英、对权贵的不满,也包含对父母成人文化的不满。不满者在网络空间相遇,容易彼此认同,也容易被召唤和动员。政治参与行为的民主权利诉求不容易在现实空间中得以表达,却时常寄生在微博、微信的跟帖或评论中。各种粗鄙的谩骂、不雅的语言、戏谑的调侃等充斥在网络评论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怪现象,但必须得说,这是中国网民政治参与的形式。
在对内政治方面,新生代群体以底层代言者身份,反对代议制政治。将仇官、仇富、仇知作为自己长期的政治实践。面对传统主流价值观对社会的整合,新生代群体采取抵抗态度,这构成了新时期青年亚文化的特点。普遍存在的反叛情绪容易给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怀疑主义等思潮留下滋生的空间,民粹主义也会趁着价值真空而大行其道。民粹主义基于极端的平民主义,视“人民”为铁板一块,认为抽象的“人民”具有唯一声音,主张直接民主。它将普通民众和精英人群截然分开,刻意制造和表现出官民、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对立,形成群体极化。网络民粹主义行为以道德制高点占据者的姿态营造和渲染精英和政府的负面形象,甚至睥睨一切,并在不断的发帖、跟帖、评论、转发等行为中进行道德审判。在很多相对封闭的“小组”“圈子”“群”或专业内网,对底层社会过度美化和对官方和精英的敌视更趋片面化、极端化。
中小学乃至大学启蒙性思想教育的缺位,或者说,长期机械、僵化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民主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浅化,后果是造成新时代“群氓”的诞生。其具体表现就是盲从、盲信、盲动,民粹主义者以一种极端二分法形式界定网络参与者,非黑即白、党同伐异。“人肉搜索”是其常见的极端网络暴力行为,狂暴、非理性,其结果是网络族群撕裂。用狂暴发泄的形式表达青年网民的态度,还源于其作为互联网“原居民”的某种优势。技术上,网络表达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责任的豁免使得网民容易变得口无遮拦、躁动不安,盲从而成为群体事件的马前卒。这也是新生代群体展示政治诉求的简单方式,这在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罗尔事件”等均有清晰的表现。这样久而久之,就培植了某种社会戾气,极易转化为现实世界的暴力行为。
在对外政治方面,新生代政治参与的形式则转变为民族主义,具体表现是简单理解地缘政治中的某些冲突,鼓动粗暴的军事应对行动,将政府绑架到民族主义对决的险境中来。资中筠先生指出,现实中存在一种走向法西斯的力量,而且相当不弱。最容易激发起来的就是民族主义,一说有敌对势力,马上有一大批人反应起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土壤深厚,遇到特殊事态,往往就会有舆论引爆,一触即发。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招牌,打着“爱国家、爱人民”的旗号,很容易博得公众的认同,反对者往往顾忌被扣上卖国的大帽子而不得不保持沉默;政府在管控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等的非理性行为时也更加谨慎,甚至不敢作为。
今天,爱国主义常常被赋予一种游戏化形式,玩家政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娱乐化倾向。简化表达和行动都与网游模式极度相同。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群体,一出生就伴随着互联网虚拟世界,他们中大多数都接触过网络游戏,虚拟游戏中那种简化的战争思维,在现实转化中生成可怕的喊打喊杀的民族主义声浪,加上近几年政治和意识形态宣传,帝国的想象最终建立起来了,民族自豪感转化为民族自大的躁狂症。政府有意无意默许这种意识形态宣传,无疑是推波助澜。最近比较流行的电影《战狼2》喊出的口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极大地激发了新生代网民想象的力比多(libido)驱力。
在网络战争游戏中,竞技式杀人是一件快意恩仇的事情,不牵涉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的判断。“帝吧出征”就是网游生活的一次延伸。玩家大规模参与既是游戏转化为现实的一次狂欢,也带有某些政治诉求。“帝吧出征”给参与者提供了在网游和粉丝社区无法获得的体验,使参与者从中获得奇特的快感。网络游戏世界对自由、家园和江湖侠义的想象转化为国族主义的一次盛大派对,其结果令人哭笑不得。这种幼稚至极的所谓政治参与,折射的是当下基础教育的失败。庞大的游戏共同体政治,其行为合法性来源于“爱国”的“想象共同体”,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一旦被某个别有用心的个人或团体所操控,其声势浩大的政治影响力一定会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决策形成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主流话语的媒体,从意识形态需要出发,对此现象听之任之,甚至变相地对此行为推波助澜。也许,“帝吧出征”并不完全契合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但是,《战狼2》现象却是不折不扣应和了这种需要。《战狼2》之所以票房大卖,是因为它契合了国内民众对于帝国的想象与渴望。一些新媒体有意无意在迎合这部分群体的需求。今天“占豪”“瞭望智库”“环球时报”等新媒体内容转型,有“吸粉”的意图,但刻意在话语、选题
方面迎合某些民族主义情绪,显然是需要警惕的。
新生代群体对“敌对势力”的出征,本质上是一种狂欢政治,往往建立在极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之上。在“爱国”的旗帜下,一切非法的行为,甚至暴力行为,都具有了天然的合理性。凡不能强烈地表达爱国情绪的,就是不爱国;凡理性、冷静思考的人都是“汉奸”,都必须挞伐。于是在一系列“爱国”行为中,将对敌人的愤怒转化为对同胞的打砸,以爱国的名义对理性进行谩骂和遗弃,甚至身在其中的人觉得这是至高无上的。
新生代群体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属于不同的范畴,但又有交叉点,那就是反理性和话语霸权。他们在标榜“爱国”和“民主”神圣时,实际上开始的是对不同意见者的压制。正如许多智者所指出的那样,民粹主义是对内反对改革,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开放,这是网络新生代群体政治参与的“双面绣”。
历史总以某种巧合的形式不断上演某些似曾相识的桥段。今天排山倒海式的斗争运动已经硝烟散去,人们也似乎忘记了50年前发生过什么,现实世界似乎看不到动荡的痕迹,然而诡异的是,历史虽然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发生社会动荡、浩劫的社会土壤仍然没有消失。在今天的网络空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伺机卷土重来。在我们周边,当年那种运动的影子若隐若现,不过,如果对此问题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很可能新的运动的主角将是上次运动经历者的孙辈。因为如果不从法律制度上加以戒绝,融入几代人血液中的某些遗传因子迟早会发挥作用,疯狂、残酷、冷血、麻木……几乎都可以在祖辈们的那场运动中找到渊源。历史真得要不可避免地进入这种简单循环的怪圈吗?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作者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作者:陈 龙 责任编辑:今日亚洲)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携手自贸港,共享新未来,扬帆正逢时 ——记海口市在新加坡举办全球招商推介会
携手自贸港,共享新未来,扬帆正逢时 ——记海口市在新加坡举办全球招商推介会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会见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罗增斌并出席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口专场推介会
海南自贸港开创利用外资新局面
回顾新时代奋进历程,习近平强调这五个“必由之路”
刘开云:彩墨交融,写意自然
杂志推荐
《今日亚洲》2017年第1期
《今日亚洲》2017年第18期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