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亚洲!
移动端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亚洲杂志 > 今日亚洲杂志 > 《今日亚洲》2017年第1期 > 正文

新加坡教育的成功之道——精英主义和实用主义融合

2023-10-24 09:19:05 阅读:378 来源:今日亚洲
  新加坡政府在厚植人力资源上不遗余力。教育部每年在新加坡政府开支中基本稳居第二位,仅次于国防部。2017年,人口560万的新加坡,政府整体的教育预算支出高达120亿新元,国民人均教育开支达到每年2100新元,约1500美元。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开支一直处于50美元左右,是新加坡的三十分之一,由此可知新加坡对教育是何等全力以赴。
  政府愿意每年花一万元人民币作为每个国民的教育开支,这样的决心,当然来自主政的最高领导人李光耀。历数李光耀的一生,他不断地在谈“教育”,考虑如何让新加坡人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无论在他自己的学习生涯,还是从政阶段,他的精英主义、选贤用能、实用主义和亚洲价值等价值观,一直贯穿于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和政策中。
  新加坡推行了数十年备受称道也备受争议的双语教育政策,把新加坡从各个族群各说各话的前英国殖民地,捏合成一个多数国民都通晓英文以此和异族沟通,向世界接轨,同时国民也基本懂得自己母语的国家。当然,推出以英文为主、母语为辅,调整双语教育比重的政策对新加坡当时的华校生冲击很大,也面对巨大的反对声浪。但是李光耀要求英文成为所有学生的第一语文。华校的收生逐年减少,最后一所华校在1986年底关闭。除了少数特选课程的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再以第一语文的水平选读华文。
  新加坡加大提高学生英文水平的力度。1980年代,只有40%左右的学生中学会考时英文及格。到了2009年,这个比例提高到了87% 。事实证明,英文教育的普及使得新加坡从1980年底接入欧美经济,吸引欧美资本和技术,实现从家庭作坊工业到现代工业,然后从工业经济转换为知识型经济。最终,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从第三世界跃居第一世界。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新加坡的双语政策又有所调整,华语在新加坡的地位又开始回归。李光耀的实用主义将双语政策浇筑成新加坡“建国基石之一”。
  另外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典型政策是新加坡教育的“分流”体系。
  上文提到新加坡对教育的投资极其庞大,但是在1970年代也遇到教学模式和学制问题,国家教育投资浪费大,效率不高。当时新加坡六年制小学的辍学率一度高达11%。李光耀委任当时的副总理吴庆瑞找出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1979年2月,吴庆瑞的《吴庆瑞报告书》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将学生分流,学习快的和学习慢的分开学习。
  分流就是经过考试和考核,将普通教育中的一部分学生分流到技能教育的序列中,实际形成了普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双轨制。分流的时间为小学四年级结束、小六毕业和中二分源,O水准考试,A水准考试,共五次分流,这五次分流决定了一个学生甚至一生的工作走向和发展前途。
  笔者有幸和新加坡前任教育部长面谈时,他就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孩子们就像不同的瓶子,有的瓶口大,有的瓶口小,但有的瓶口小的很能装水,我们就必须用不同大小的水管往瓶子里注水,让每个瓶子都尽量装满。瓶口小的我们装慢一点,让孩子有多一点时间学习。”
  新加坡实用主义的教育政策成果明显:新加坡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整体表现一直排名全球前茅。2016年根据独立的教育研究机构“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最新公布的“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TIMSS)测试结果,新加坡的中小学生在数学和科学科目的测试中取得了最佳成绩。在两个年级组的数学和科学共四个排名中,新加坡全部排名第一。
  2009年,新加坡首次参与OECD国际学生评估。在65个国家与经济体中,新加坡学生数学排名第二,科学排名第四,阅读排名第五。经济条件最差的新加坡学生当中,有一半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阅读成绩。这个百分比和调查平均结果相比,高出了20%。
  实用主义教育政策的另一面是精英主义。1984年,新加坡启动了“天才教育计划”,选拔智力超群的儿童,加强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新加坡教育部每年组织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全国性的英语、数学和综合能力测试,从中选拔出1%的学生作为“天才教育计划”的入选者。对于那些确有超常特质,而未能通过全国考试的学生,新加坡教育部还组织专门的测试来选拔。
  新加坡的天才教育采取充实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完成普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从内容、过程、成果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再进行扩充和深化,使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加强。各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在课程之外还有实践活动、个性化研究项目、特殊项目、科研计划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天才教育的授课教师也经过严格选拔,不仅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而且还热心于天才教育,懂得天才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需求。教师在入职后还须经过严格培训,并定期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以保证“天才教育计划”教师的质量。
  新加坡的天才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等,还注重学生的道德和情感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心理健全和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新加坡国家发展输送了一大批精英人才。
  另一个精英主义政策是“直通车计划”,从初中开始加大综合课程范围和分量;增加选修课;免去中四O水准考试,直接在六年后考试A水准。据说这样可以提供更多选择,用更多文化课程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精英主义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顶尖的学生在国际竞赛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今年新加坡学生再次凭数理实力扬威国际,在五项国际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12面金牌。
  学而优则仕。新加坡最顶尖的学生都以获得政府的各种奖学金为荣,其中最高的荣誉是总统奖学金,每年的得主凤毛麟角。这些奖学金得主一般都会出国到国际名校深造,然后回国服务。政府机构内给他们设立快车道,许多人在青壮年就已经走上领导位置,让新加坡主要政府机构的领导者不断更新换代。
  以精英主义拉动并留下顶尖人才进入体制,以实用主义确保劳动队伍的技能跟上产业的迅速发展,这是新加坡的教育体系的两大基石。
  狮城的成功,绝非偶然。
  (作者是新加坡资深媒体人,曾经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主编,香港南华早报中英文网总编辑)
(作者:郑 维  责任编辑:今日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