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终于放开了,在一群“经济学家”们的鼓捣下。经济的放开伴随疫情封控的放开而放开,但是必须指出,疫情未有获得有效防控之前,经济并不能因疫情管控放开,收立竿见影之效。
因为,全民皆“阳”,将和之前动辄全社区封控一样严重影响工作到岗率,扼杀工作效率,最终拖累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
三年抗疫,在以西医为主导的防控思维和模式下,抗疫抗成寂寞!什么时候不让中医真正成为抗疫主导地位,抗疫很难有成功之日。
本文不讲抗疫,因为关于抗疫笔者实在说了不少。但是,抗疫关乎经济,一日疫情不解除,经济一日难回正常,这是无须质疑就为人所共知的。
然而,即令没有疫情扰动,靠“经济学家”们的鼓捣建议,也救不了中国经济。
今日之中国,一言以蔽之,已经不是靠刺激就能让经济回归正常的时代。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末,在经历1993—1996年成功治理,经济软着陆之后,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铁公基等基础设施领域发力,必能以其未经开发而潜力无限的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引领经济社会空前发展,这在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前都成功拉动了中国国民经济,让中国经济享受了数十年经济红利得到了有力验证。
但是2008年四万亿之后,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已经出现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前期经济红利消耗将尽,一方面海量的四万亿资金投入市场,在资金监管严重缺位和资本逐利效应情势下,以房地产、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让中国经济泡沫不断高涨,愈演愈烈。
2012年后,中国经济开始高位下行,之后经历2015、2017年两次吹泡沫,经济生态可说几乎已经破坏殆尽。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杠杆率到了加无可加的境地。
进入2020年后,三年疫情,叠加已经开启并日渐走入深水区的经济下行周期,我们从上世纪末开始,迄今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刺激—刺激—刺激,但从未给经济社会任何以休养生息喘气松绑的空间,只知消耗出拳,不知休养蓄力,何来经济再刺激的基础?
多少年来,重增长轻均衡,重刺激轻调整,重低头拉车轻战略休整的思维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部署和节奏,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愈发呈现扭曲一面,整个经济社会也愈发变得在一味稳增长和保就业的路途中更加被动,捉襟见肘(参见《我们正在陷入刺激经济与保就业的陷阱》)。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中国庞大的主流智库/研究机构也绝大多数成了大唱高调空喊口号毫不实际闭门造车毫无担当建言的“睁眼瞎子”。
动辄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经济学家”们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身披各种名号,甘为各种利益下的代言掮客,他们绝大多数是一批喝着洋墨水成为“巨婴”的狂热的凯恩斯分子,或者念着标准的政策语言“政治正确”地极力唱多,或者盯着一个个经济指标极力鼓吹刺激。
靠这些主张,是救不了中国经济的。
中国人骨子里的毛病,喜欢爱慕虚荣,给自己套上冠冕堂皇的各种称号,比如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就诞生了一大批自以为深谙经济的“经济学家”,鱼龙混杂,欺世盗名。
在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有担当有独立思想的经济学家问世,除了一位在三农领域有着真知灼见、洞察甚深的温铁军教授。
网红派人物,投行界也好,学院派也好,无论主流非主流,他们徒然拉低了“经济学家”的品位,让“经济学家”变得俗气不堪。
只知搞刺激、讲理论,谁不会?!你是否有在混沌的经济社会矛盾交织中通过存量改革理顺经济社会关系,再造一个经济周期或者为下个经济周期到来酝酿力量的经济理论实践?如果没有,只知道刺激论,就不够斤两。
如文章开始所述,刺激的红利只存在于上世纪末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随后的刺激无一不是在已经负重过巨的中国经济社会肩膀上不切实际地予取予夺。中国经济受刺激之苦已经太久了,只知刺激,一味打鸡血的中国经济社会将危险重重。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出路在于城乡分流。非如此,不足以借以矫正几十年来“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政策”带来的社会失衡;非如此,不足以盘活巨大的经济存量,重塑经济社会形态,再造未来。
经济刺激几十年了,任何以政策为主导的刺激加码,或者在没有休养生息作战略缓冲的片面鼓吹扩大内需,让经济短期内升温,都是薅羊毛,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予取予夺,都是短视功利的单边思维,无助于中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中国未来的出路只存在于实施城乡分流大计。
其根本在于,有着十四亿人口的中国不能单靠城市经济这一个口袋,装下所有人的未来,保证他们安居乐业;中国的未来不能只单单寄托于一个城市经济来搞复兴,而况这个被人为吹大的城市经济已日益有尾大不掉、深具疲敝之势。
不依靠城乡两个系统,将偌大的中国人口实现合理的分流,使得人才、资金、市场、技术等分散在城乡两个市场,单用城市一条腿道路,是走不出中国未来的,何论现代化?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着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单纯依靠西方的城市化道路,让人口一味扎推,养不活中国的未来(参见《西方城市化道路并不适合中国》)。那些迄今鼓吹城市化的论调,显然不懂中国的人口与国情,光喝西方的墨水,不切合中国自己的国情,是不能拿来为国民谋未来的。
我们可以有一时为了快速振兴经济,战略性地顾此失彼追求经济增量,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起来,但是在一个阶段之后,在经历过城市化创造了巨大财富,有人力物力财力的今天,我们要回过头来反哺乡村,以城乡分流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焦虑,推动整体发展。
以城乡分流给城市减负,给乡村发展助力,以城乡的共同进步,合理配置发展资源,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才有扎实的基础,中国经济社会的未来才更有勃勃生机。
城市繁荣,农村兴旺,才是一个社会应有的样子。
否则,倾全社会之力,加码城市经济,保增长保就业,也是保不住、保不长久的。
实施城乡分流,这篇经济社会大文章很大,但必须及早图之。